重视“飞蚊症”
2015-08-05
有时候,我们在看白墙壁、蓝天等明亮地方的时候,可以看到眼前有飞蝇、环形物等在飞舞,感觉到它好像在和视线一起移动,眨眼后也不消失,但在暗的地方,注意力不集中就不易感觉到。这种眼前“浮游物”的感觉就是老百姓俗称的“飞蚊症”。
出现此种症状时部分人忧心忡忡,担心眼睛会有恙,茶饭不思,因此背上沉重思想负担。同样的,有些人认为没什么大不了,该干什么便干什么,一点也不重视。他们认为那只是小毛病,过几天就好。
那么“飞蚊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他们的做法又是否正确?
实际上我们的眼球并不只是一个空心球体,在它内部的后面主要被一种叫“玻璃体” 物质所填充,正常情况下它应是完全透明的,外界物体所成的像通过它投射在视网膜上就可以成清晰的像。这种情况就好像是在拍照物体的像透过镜头成在底片上。可是一旦玻璃体中因某种原因而产生“混浊”时,你在看明亮的背景,这种“混浊”的影子就会一直映在视网膜上,并随着眼球的运动而移动,使你看到眼前有虫子之类的“浮游物”飞舞的感觉,从而产生了所谓的飞蚊症。
飞蚊症又分为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两类。顾名思义,生理性即为人正常生长、发育、成长、老化过程中产生的,一般并无大碍。相反病理性则是由疾病产生的,生理性因不是病,一般也没有治疗的必要。主要有两个方面,年轻人的玻璃体混浊主要原因是代谢旺盛,死亡了的细胞来不及吸收,脱落在玻璃体内引起,上年纪的人玻璃体混浊主要是其液化引起。我们小时候玻璃体呈凝胶状,形像点来说就如同我们吃的“果冻”那样,随着年龄增大,“果冻”会变软,有逐渐化为水的迹象。化不掉的部分就飘在水里形成混浊。这种现象在超过45岁后会很明显。有近视的特别是高度近视的人则更容易产生这种感觉,高度近视的人可能会比常人提早十年左右。
病理性可就要当心了,因为病理性玻璃体混浊主要是由眼底疾病产生,往往可能隐藏较重的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有较严重的后果。
由此可知,在发现了“飞蚊症”以后,正确的做法便是尽快去医院检查,找医生检查来确定它的性质。如是病理性则应找到病因配合医生积极治疗,来挽救或保护视力。如是生理性的,你就不需要有太担心,只要有充足的睡眠,防止太过劳累,避免太长时间的用眼,也可以采取适当地护眼保健品。当然啦,也不应该完全不把它当一回事,应当注意观察,如有斑点变大,“打闪电”的感觉等,说明眼底有新的变化,应及时找医师复诊,防止病情发生改变。另一方面是发现“飞蚊症”后,近期最好避免太过剧烈的运动。防止不当活动造成更严重疾病,甚至可能引起视网膜脱离的残局。
碘制剂可以促进玻璃体混浊的吸收,从而改善“飞蚊症”。生活中我们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富含碘的食物像我们常吃的海带这类的海产品。这一点有碘过敏、甲亢病的人应该注意。此外,多进食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和水果等也会对其有所帮助。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补肾明目药以及其它活血通络药物等可能有效。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