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

新生儿科健康教育

2015-08-04

 

 

早产儿出院后的护理

 

1精心喂养:早产儿需要母乳喂养。因为早产母亲的乳汁所含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较足月儿母乳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而且早产母亲的奶更利于早产儿吸收与消化,还能提高早产儿的免疫力,对抗感染有很大作用,所以妈妈一定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乳汁最适合喂养自己的的宝宝。若早产儿体重增长不理想(未达到15-20g/kg/d),可在母乳中添加母乳强化剂(每100ml母乳添加5g)。若母乳量不能满足宝宝的需求,可选择早产儿配方奶。耐心喂养,防止呛奶,每次喂奶后应竖起拍背,听到饱嗝声后予患儿侧卧。

2、注意保暖:早产儿要注意保暖,但保暖不等于把宝宝捂得严严实实,一般室内温度保持在24-28℃,室内相对湿度55-65%,如果室内温度达不到,可以考虑用热水袋,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宝宝的体温保持在36-37℃。如何评价保暖适度呢?即:触摸宝宝的小手、小脚感觉温暖,精神状态好,面色红润,食欲好等。寒冷季节要注意洗澡时室内的温度与水温。

3防止感染:除专门照顾宝宝的人员(母亲和奶奶)外,尽可能减少过多的人员与宝宝接触,更不要把孩子抱给外来的亲戚或邻居看。专门照顾宝宝的人,在给宝宝喂奶或做其他事情时,要换上干净清洁的衣服、洗净双手。母亲感冒时应戴口罩哺乳。

4、婴儿抚触:抚触给宝宝带来触觉上的刺激,会在宝宝的大脑形成一种反射,这时宝宝的眼睛、手脚跟着活动起来,当这种脑细胞之间的联系和活动较多时,就促进了宝宝的智力发育。另外,通过抚触可以减少宝宝的哭闹,可以更好地睡眠,而腹部的按摩,可以使宝宝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

5、出院的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来院随防,进行智能发育评估,常规体格检查和育儿指导。

6夏天早上以及冬季中午太阳温暖而不炎热、无风的天气可将患儿带出室外接受阳光照射,可促进骨骼发育、增强抵抗力。

7、可补充钙剂、铁剂、维生素A维生素D制剂,防止缺钙、贫血等。

8、体重达到2.5kg后考虑注射疫苗。

在照看宝宝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要及时与医院联系:体温低于35℃或者超过38℃,采取相应的保暖或降温措施后仍没有效果者; 咳嗽、口吐白沫、呼吸急促;吃奶突然减少,面色蜡黄,哭声很弱时;突然发生腹胀时;发生痉挛、抽搐时。

在护理早产儿时,千万不要急躁,要精心,多观察孩子变化,但不要过分紧张,要科学调理,要有信心,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实践证明:2岁前是弥补先天不足的宝贵时间,只要科学地喂养,在两周以前早产儿的体质赶上正常儿是完全可能性的,这样的早产儿体力、智力都不会比正常人差。

新生儿肺炎的健康教育

1环境要求: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房间,室内保持清洁卫生,以湿式清扫为主,避免灰尘飞扬,患感冒的成人要避免接触,若母亲感冒,应戴口罩后再接触新生儿和喂奶,房间的温湿度要适宜。加强体格锻炼,多晒太阳,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以改善小儿呼吸功能。易患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应注意随时增减衣服,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防止呼吸道感染。

2营养支持:鼓励和支持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如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巨噬细胞等。可以帮助新生儿机体抑制细菌、病毒感染,避免许多常见病的侵袭。母乳中含有蛋白质不易引起新生儿患湿疹、哮喘等过敏性疾病。

3、采取正确的喂养方式:正确的哺乳姿势,能防止乳汁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特别是生活力不足的早产儿,口咽部或食管的神经反射不成熟,肌肉运动不协调,常常发生呛奶或乳汁返流现象,乳汁被误吸入肺内,导致新生儿出现咳喘、气促、青紫等症状,误吸的乳汁越多,症状越重。肺炎早期咳嗽症状明显时,可考虑暂时将母乳挤入奶瓶中喂养,奶嘴孔的大小要合适,喂奶时最好让宝宝半卧位,喂养后轻轻拍打宝宝背部,排出胃内的气体,如果呛咳严重,并伴有屏气、气促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4、沐浴与抚触:正确的日常生活护理能增强新生儿抗病能力,每日早晚各进行一次皮肤抚触,每次15分钟以上,按摩时可用少量婴儿皮肤润滑剂,在新生儿面部、胸部、腹部、背部及四肢有规律地轻揉与捏握,保持皮肤清洁,洗澡时要做好充分准备,调节室温,清洗后将宝宝放在大毛巾上,迅速擦干全身,立即穿好准备好的衣服,以免受凉。

5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预防接种。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的健康教育

1、伤口照护:指导患儿家属观察手术伤口有无发红、发肿、渗血、渗液,保持伤口干燥。在伤口处凝结的块状物未完全脱落前,不能使用任何洗涤剂、沐浴露或爽身粉,不能游泳,术后1周可在浅水盆中洗澡或淋浴。避免患儿在伤口处抓,以免感染。

2预防感染:保持居住房间通风,冬天应定时打开窗户,以加强空气对流。如家庭成员中有上呼吸道感染时,应采取隔离措施,平时应尽量少带患儿去公共场所,在传染病好发季节,尤其应该及早采取预防措施。一旦患儿出现感染时,应及时就医。

3、运动:术后应该尽量减少婴幼儿长时间的哭吵,及时喂奶、更换尿布。3-6岁的患儿可以适当散步、游戏;学龄儿术后早期应卧床休息或在床上活动,以后可以下床散步。手术后4-6周,应该避免一切影响手术伤口的剧烈活动,比如攀爬、骑自行车、溜冰及上体育课等,青少年手术后4-6周尽量避免提重物。

4预防接种:心脏手术后至少3周不得接种大多数疫苗,如果住院期间输过血制品,建议术后6个月以后接种比较安全,尤其是水痘疫苗。在接种疫苗之前2周应停止运用类固醇制。接种近日如有发热、腹泻、咳嗽等情况应暂缓接种。

5、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指导患儿家属出院后必须定期复诊;注意保持患儿口腔及牙齿的卫生;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加强充足营养以增加患儿术后抵抗力。饮食应以均衡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容易消化为主要原则。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扬州市医学会
备案:苏ICP备15031937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