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忌口”
所谓“忌口”, 也称禁口、食禁、食忌等,就是指人们禁忌吃对身体健康、疾病转归不利,影响药物疗效的食物的一种行为。
“忌口”原意有二:一指忌嘴,即不吃某些食物。如宋 欧阳修 《与陈比部书》之四:“ 住娘近日颇肯忌口,亦渐向安,谢念及也。”《景德传灯录?从展禅师》:“闻说和尚不解忌口。”二指 忌恨之言,谗言。 如明 沈德符 《野获编?著述?吕焦二书》:“ 焦以博洽冠世,吕以理学著名,一则勇於献替,一则过於朴诚,俱遭忌口,动以宫闱见指摘,因迟柄用。”《明史?龙在田传》:“五载捷二十有八,忌口中阻,逼臣病归。”民间亦有“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童言无忌”的说法。我们这里讨论的主要是“忌嘴。”
“忌口”之说古来有之,《灵枢?五味》:“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金匮要略》九痛丸方后注:“忌口如常法。”《伤寒论》桂枝汤方后注:“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饮食忌口是在中医营养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正如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 若得宜则宜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便是此理。 “忌口”源于“药食同源”的理论,中医历来认为食物与药草一样,皆有“寒、凉、温、热、平”五性,“辛、甘、酸、苦、咸”五味,因而也具有营养、保健和治疗的功能,不仅古代医学重视忌口,现代医学亦很重视忌口,糖尿病人之忌甜食,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硬化忌食高胆固醇食品,痛风病人忌服高嘌呤食物,肾炎、肝硬化腹水忌盐,蚕豆病之禁食蚕豆……等,西医也忌口,只不过没有中医那么全面而已。
中医“忌口”应遵循着一定的原则,一是“辨证论忌”,二是五行生克的规律。辨证论忌:依据《内经》“热者寒之,寒者热之”,“阳病治阴,阴病治阳,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理论,参照病机属性与饮食的寒热补泻功能进行对证施用。如寒病忌生冷、热病忌辛辣、阴病忌阴柔滋腻、阳病忌温热辛燥、虚证忌克消攻伐、实证忌补益固涩等等。五行生克规律论忌:《灵枢?五味论》:“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的原则,结合病情与食物的属性而忌口。
“忌口”,既要注意与病情的关系,又要针对着疾病的寒、热、虚、实、表、里、上、下、五脏六腑等病因、病位、病性诸方面,结合食物的性、味全面加以考虑。凡于病不利的饮食皆为所忌。一般来说是否忌口应从下列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对特异体质者,是否会诱发疾病。如蚕豆病患者终生禁服蚕豆,过敏性哮喘者忌食过敏原食品,
二、根据病证及疾病性质来 “忌口”,即辩证忌口。咳嗽患者禁烟;胃病、慢性胰腺炎患者忌酒; 水肿者忌盐;消渴 (糖尿病)者忌糖;不寐( 失眠)患者睡前应避免食用浓茶、咖啡之类兴奋刺激的东西;疮疡、风疹、癣疥等患者忌食辛辣香燥的食物。风寒感冒、脾胃虚寒者忌生冷、寒凉的食物,如梨、蟹、冷饮;痰湿偏重者忌甜、粘、油腻厚味的食物,如甜羹、元宵、老鸡汤等;风热感冒、阴虚火旺、热盛者忌辛燥动火的食物,如芫荽、辣椒、狗肉等。大病初愈者,宜清淡粥食调养,暂不宜进食过多油腻厚味之品。
三、服药忌口。是指服药期间,
1、是不要服用与所服药物的性味功效相反的食物。在用寒凉药物治疗热性病的时候,不要吃温热性质的食物,如生姜、五香、八角、鹿肉、羊肉等。在用温热药物治疗寒性疾病的时候,不要吃具有寒凉性质的食物,如苦瓜、竹笋、螃蟹、香蕉、冻豆腐、冰镇啤酒等。
2、应避免使用一些会降低药物疗效的食物。如不要喝浓茶,因为浓茶里含鞣酸较多,与中药同服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降低疗效;服用人参等补气药物时不宜吃萝卜,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其实在服用西医时也需要忌口,如应用利尿药安体舒通、氨苯啶利尿及补钾时,忌食香菜、香椿、蘑菇、紫菜、橘子等,因为此类食物钾量高,易引起高钾血症;服磺胺类与碳酸氢钠时,不宜食酸性水果、醋、茶、肉类、禽蛋类等,否则容易因磺胺药物在泌尿系统形成结晶而损害肾脏,或降低碳酸氢钠的药效;服维生素K时不宜同时食富含维生素C的山楂、辣椒、苹果等,因维生素C能分解、破坏维生素K,降低疗效;在服用安神催眠药、镇静药、洋地黄类药、苯妥英钠、降糖灵、阿司匹林、硝酸甘油、消心痛、痢特灵等药物时均应忌酒,如果服用以上药物期间大量饮酒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或使药物失去疗。
四、特定时期的忌口。
放疗期间的患者:因为放射线为“热毒”,大多为“阴虚火旺”型,所以此时不宜多吃易于“上火”的辛辣、干硬食物,例如油炸的食物、狗肉、羊肉、鹿肉、坚果、荔枝、桂圆、花椒、胡椒、大料等热性食品,以免加重放疗副反应;肝硬化肝癌合并有胃底-食道静脉曲张者,忌食坚硬、粗糙之品,如老玉米、铁蚕豆等,吃鱼、排骨也需要仔细挑刺、剔骨,宜细嚼慢咽,以免粗糙、尖锐之物刺破胃、食道粘膜上曲张的静脉血管,导致大出血,危及生命;大便溏薄伴次数增多者大多脾胃虚寒,应忌食生冷之品,如冷饮、水果、油腻食物,及菠菜、萝卜、韭菜、蜂蜜等滑肠食物,否则会加重腹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在胆囊发炎期间,应忌食油腻食物,以免诱发疼痛。
五、因时因地讲“忌口”。
东西南北:地域因素也对人体有着重要影响。《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曾指出,不同地域的人由于环境与饮食习惯不同,可能会诱发相关的疾病,比如东方,“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多发痈疡;西域,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华食而脂肥”,易发内风;北地,“地高陵居,风寒冰冽,”民多乳食,多“脏寒生满病”;南边,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其民“嗜酸而食腐”,易发挛痹;中土,地平以湿,生万物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易发痿痹、厥逆。虽然当时的情况已与现在有所差异,但是也提示我们可以在饮食上就当地所缺乏的物质以及多发的疾病做相应的补充和调整,减少疾病易发的因素。季节的变换,会给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医“天人合一”理论提示我们应根据人体对外界气候的反应,适时调整饮食。《内经》曾记载:春三月,此为发陈,宜食甘忌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夏三月,此为蕃秀,宜食酸忌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秋三月,此为容平,宜食苦忌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冬三月,此为闭藏,宜食辛忌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还有长夏季节,宜食咸忌苦,麦羊肉杏薤皆苦。《四气调神大论》:“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也提醒我们即使春夏之季要少吃苦
寒食物,如冰镇西瓜,冰镇啤酒之类;秋冬之季也要少吃香燥之品,如干炒货之类。
综上所述,“忌口”之说,不仅中医重视,西医亦很注意,因时、因地、因人、因病、因药物的不同,都有一些不宜多吃或禁止食用的食物,充分反映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这两大特点。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