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

如何早期发现乳腺癌?

2015-08-03

 

 

如果女性乳房的皮肤有增厚变粗、毛孔增大现象,(医学上叫做“橘皮症”),那么医学专家请你注意了,赶紧到医院诊治。

 

乳腺癌是女性排名第一的常见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乳腺癌发病的年龄分布在东西方国家有所不同,在美国,大约 25 的乳腺癌患者首诊断为绝经前,我国女性 30 岁后乳腺癌发病率开始上升,高峰年龄为 4049 岁,比西方国家早 1015 年,绝经前的病例占 60 以上。但是,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尽管乳腺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死亡率却不断下降,其原因不仅得益于女性乳腺癌筛查和早诊制度的建立,更得益于近年来不断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综合诊疗规范化水平的提高。

发病原因

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许多研究资料表明,乳腺癌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1. 内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的长期刺激:雌激素的活性对乳癌的发生有重要作用。月经过早来潮(小于12岁)或绝经晚(迟于55岁),未生育,晚育(第一胎在35岁以后)或生育后不哺乳,乳癌的发生率较高。

2. 病毒:致癌性RNA病毒可能与乳腺癌相关。

3. 乳腺非典型增生:有乳腺导管和小叶非典型增生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注意:这里说的是非典型增生,不是通常口语中的乳腺增生)

4. 遗传和家族史:乳癌在家族中的多发性也在统计中获得证实。具有乳腺癌家族史(一级直系亲属患乳腺癌)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2-3倍。

5. 营养因素:高脂物质摄入过多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6. 放射线:接受高水平电离辐射,尤其是因其他疾病使胸部接受过多放射线照射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临床症状:

乳腺癌的疗效更多的取决于病期。提高早期诊断率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很多患者往往忽视了乳腺癌的早期症状的信号,到疼痛难忍、破溃糜烂的时候才会想到到医院检查,往往后果很严重。女性朋友,你对乳腺癌的症状了解吗?下面我给大家详细解答乳腺癌的临床症状

(1)肿块:是乳腺癌的首发症状。多数肿块位于外上象限,其次是内上及乳头乳晕区,下方较少。肿块大小不一,以23cm大小比较常见,多为单发,偶可多发。肿块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欠清,一般都为硬结,活动度都较差。

(2)疼痛:多数乳腺癌患者缺乏疼痛症状。由于疼痛发生较少,乳腺癌不易被早期发现。疼痛常表现为乳腺刺痛胀痛或隐痛,如癌周伴有乳腺囊性增生也可出现周期性疼痛。

(3) 乳腺外形改变:当肿块较大时,乳腺可有局部隆起,乳腺增大。当肿瘤累及皮肤或胸肌时,可使乳房变硬,缩小。病人端坐时,患侧乳腺可提高。有的局部皮肤呈橘皮状,甚至水肿、变色、湿疹样改变等。局部皮肤凹陷,如同酒窝,称之为“酒窝征"。另外肿瘤直接与皮肤粘连也可能造成此种情况。酒窝征在乳腺癌较早时即可出现,在患侧手臂上下活动时更为明显。乳头近中央伴有乳头回缩,乳头糜烂、乳头不对称,或乳房的皮肤有增厚变粗、毛孔增大现象(医学上叫做“橘皮症”)。

(4)乳头乳晕改变:

乳头回缩及朝向改变:乳头扁平、回缩、凹陷、朝向改变,直至完全缩入乳晕下,看不见乳头。乳腺癌所致的乳头下陷与先天性乳头内陷不同。后者经常可用手牵拉提出,而乳腺癌所致的乳头回缩不可能被拉出,而且凹陷的乳头下或周围可扪及肿块。

乳头的湿疹样改变:最初为乳头瘙痒,乳头上皮增厚、脱屑、渗液,逐渐出现糜烂,糜烂而反复结痂、剁,乳晕皮肤剥脱后出现红色肉芽,乳头可慢慢变平,最后消失。

乳头溢液乳头溢液伴肿块者,乳腺癌所占的比例较大。溢液可以是无色、乳白色、淡黄色、棕色、血性等;可以呈水样、血样、浆液性或脓性;溢液量可多可少,间隔时间也不一致。

(5)皮肤破溃:肿瘤发展到晚期,肿块长大,可使皮肤隆起,如血供不足,随着皮肤发红,变薄,可发生破溃。患者常伴疼痛,有时剧痛难忍。由于创面有大量的坏死组织及血性分泌物渗出,患者常因此出现消瘦贫血征象。

(6)区域淋巴结肿大,以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最多见。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者已属晚期。
    如果你珍惜美,请关爱乳房与健康!广大的妇女同胞们,要从我做起!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扬州市医学会
备案:苏ICP备15031937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