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需要合理膳食
一、骨质疏松危害大
世界卫生组织把骨质疏松症定义为“由骨量减少、骨骼微细结构发生破坏所导致骨骼脆弱而易发生骨折的骨骼系统疾病”。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尤以女性发病率较高,正成为吞噬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流行病”。据调查:骨质疏松已由20世纪的第13大疾病跃居为21世纪的第5大疾病,全世界患骨质疏松的总人数超过2亿,造成骨折患者130万~160万,而骨折已成为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普遍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因素、各种激素代谢异常、营养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二、合理膳食避免误区
不少人简单地把营养等同于鸡鸭鱼肉等高蛋白饮食。传统春节将近,人们也免不了高蛋白饮食,节前更需要注意,高蛋白饮食可以引起骨质疏松。
有这样的事例:在非洲的班图部落,闭经后的妇女平均每天只摄入400 毫克钙,然而在这一部落中,却没有人患骨质疏松症;爱斯基摩人与班图族人不同,摄入大量的钙,而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却特别高。班图族人和爱斯基摩人的区别在于他们的蛋白质摄入量。
还有较严格的研究来验证。《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刊登一项研究:把一些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每天食用中等蛋白质的饮食(每天80 克),另一组每天食用高蛋白质的饮食(每天240克),同时再加1400毫克 的钙。结果前一组研究对象中钙的流失量每天是37毫克,而后一组每天是137毫克。由此可见,高钙饮食并不能阻止由高蛋白饮食造成的骨质流失。
高蛋白饮食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是什么?在人的一生中不断进行着由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参与的骨形成和骨吸收两个过程。当骨形成大于骨吸收时,即出现净骨质增加,反之,则造成净骨质丢失。有学者认为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在人体内呈酸性,人体无法承受血液中酸度的急剧变化,于是机体利用两种主要的碱性物质钠和钙来中和。当体内的钠用尽时,就会启用骨骼里的钙来缓冲。摄入的蛋白质越多,所需钙的数量则越大。
三、平衡膳食为上策
现代研究表明饮食中合理摄入钙、锰、磷、铜、锌、维生素 D、维生素 K 可以延缓或者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低钙、低维生素D、高蛋白、高磷、微量元素缺乏的饮食都可导致骨量的减少,从而出现骨质疏松症。所以需要食物多样化,平衡膳食。
中医药学对于食疗有精深的研究。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确立了食疗的原则??“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就是说人们必须依赖五谷、水果、肉食、蔬菜之类食物的互相配合,来补充营养,增强体质。还有“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勿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又告诫人们,谷、肉、果、菜虽为摄生之物,然而其性有寒热温凉之异,味有辛甘酸苦咸之分,如果偏食过食,不问宜忌,非但不能补益,反而于健康不利。由前述形成对照的事例与研究可见,营养方法不当,愿望会与结果截然相反。现代科学日益证明了中医食疗原则的合理性,至今颠扑不破。
中医学还告诫人们,生活要有规律,“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不“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就是说:要掌握劳逸之度、饮酒之度、娱乐之度、房事之度,生活有常规。现代研究表明吸烟、酗酒、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等生活方式,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几率,都需要注意避免。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