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如何防中暑
立夏以后,天气逐渐炎热起来,中暑也会随之增多。因为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曝晒下,位于人体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紊乱,若空气中湿度过高通风又不良时,机体内的热难于通过辐射、传导、蒸发,对流等方式散发,甚至还会从外寻环境中吸收热,就会造成体内热量贮积从而引起中暑。所以中暑常常发生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在毒辣的日头之下劳作,如果再加上空气中湿度的增强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在公共场所、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因此,处在高热、高湿、低风速状况下,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会失调,极易导致一系列不适反应而中暑。
症状
在生活中,以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较为多见。先兆中暑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但体温不超过37.5℃。轻度中暑时会出现大汗、口渴、乏力、头晕、胸闷等症状,经阴凉处短暂休息,补充水和盐后,在短时间内症状即可消失。如果出现明显发热(体温在38.5℃以上),伴有皮肤灼热无汗、头痛、恶心、呕吐、乏力及小腿抽筋等症状时则是发生了中度中暑,需要前往医院进行专业的治疗,防止耽误进展为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和热衰竭两种类型,一旦发生则直接危及生命。两者的临床表现为:体温极度升高可达40°以上,伴有严重的意识障碍合并四肢抽搐,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呼吸急促浅表或微弱,脉搏细弱摸不清。一旦发现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送往有救治经验的大型医院。
哪些人易中暑?
高温下,每个人都会感到不舒服,但并非人人都会中暑。同样的气候条件下中暑更喜欢光临老年、体弱、疲劳、肥胖、饮酒、饥饿、失水、失盐以及发热的患者、较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的人,另外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心血管病、广泛皮肤损害、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和应用阿托品或其他抗胆碱能神经药物的患者也是中暑的高危人群。如果出现中暑症状,应该立即采取有力措施。首先将病人脱离高温环境,轻移到阴凉通风处,以增加散热;其次可口服凉盐水或清凉含盐饮料。
预防中暑
首先外出时穿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切忌为了显露身材穿着过于紧身、不透风的衣裤,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饮食上可进食含水量较高的蔬菜和新鲜水果,如生菜、丝瓜、冬瓜、黄瓜、西红柿、桃子、西瓜、杨梅、梨等,用来补充机体丢失的水分。另外,饮用乳制品、果汁等亦是较好的选择,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营养之需。切忌为图口爽而贪凉饮冷。同时夏天日长夜短,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增大,容易感到疲劳。保持充足的睡眠,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出行要避开炎炎烈日,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备足水和饮料。老人、孕妇及,心血管病患者,此时应尽可能减少户外活动。此外,出行前备上十滴水、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防暑降温药品十分必要,以防应急之用。
在这里特别要提醒心脑血管病患者,在高温下尽量少出门,并随时带好常用药,以防高温诱发原发病。由于中暑和其他疾病发病的病因不同,故需要区别对待。因此,如果原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感到不舒服,应赶紧到阴凉通风处,口服一些防暑药。若症状很快缓解,就可能是中暑;如果不见好转,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应尽快服用心血管药物。假如有人出现晕倒或昏迷,并有不明原因的高热,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就近送到医院。
哪些饮料可以防暑?
盛夏时节,天气炎热,容易导致身体不适,甚则引起中暑。适当饮服一些消暑饮料,既可清热消暑,又能防病保健。这里介绍几种防暑饮料简易自制方法。
1. 鲜藕白蜜汁:鲜藕120克,捣烂,绞汁,加生蜜60克,搅匀服,不拘时。
2. 三鲜饮:新鲜竹叶、荷叶、薄荷各30克,加水煎煮约10分钟取汁,再加入适量蜂蜜代茶饮用。可生津止渴、清热解毒。
3. 香薷饮:洗净的香薷10克、厚朴5克,用剪刀剪碎;白扁豆5克炒黄捣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代茶频饮,每日2次。对于夏季感冒,以发热、头重、倦怠、吐泻为主症者,效果较好。
4. 三仙饮:金银花10克,土茯苓20克,生蚕豆30克,加水煎煮,以蚕豆煮熟为度,饮汁食豆。有消暑健身、清热解毒的作用,尤宜用于三伏天好生痱子、疮疖者。
5. 五豆汤:绿豆、赤小豆、白小豆、黑豆、白扁豆各适量,生甘草10克,煮沸放凉后代茶饮。可消暑解渴。
6. 盐茶:茶叶10~15克,食盐7克,用开水2500毫升泡开,晾凉(或冷冻一下)后饮用。有解热祛暑之功。
7. 菊花茶:菊花9克,茶叶3克,沸水浸泡,徐徐饮用。
8. 茉莉花茶:茉莉花3克,青茶3克,藿香6克,荷叶(切细)6克,以沸水冲泡,不拘时服用。
9. 银花绿豆饮:绿豆60克,煎汤取汁,加金银花10克,蜂蜜适量,煎20~30分钟去渣饮服。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