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

餐后为何发生低血压

2012-03-02
不久前,有一位男性读者来信说,他时常在餐后出现头晕、胸闷,有几次险些摔倒,后来不犯病时去医院检查,发现血压偏低,但是他平时却是一位血压偏高的患者,而屡次犯病多在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左右发生,不知原因何在。
在我们的专科门诊中,类似于上述患者的情况时常遇到。其实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老年餐后低血压的现象已广泛受到关注,并正式将餐后2小时血压下降幅度超过20毫米汞柱,或者餐前收缩压超过100 毫米汞柱,而餐后收缩压小于90毫米汞柱,或者餐后出现一系列不适表现者,定为餐后低血压。就其发生的原因,目前公认的有以下一些说法:一是老年人的体内压力感受器反射灵敏度呈下降趋势,不能及时进行调整;二是植物神经功能的低下;三是餐后血容量的重新分配,导致血压下降。老年餐后低血压更多见于糖尿病等合并植物神经系统有病变者。临床表现为餐后2小时之内发生头晕、晕厥、心绞痛、乏力、眩晕、恶心、视物不清,甚至跌倒或语言不清,如果不引起重视,容易造成外伤(已有报道导致颅内出血的例子)或脑血管并发症等,而当血压恢复正常水平后,上述不适症状可以随之消失。
 
为了防止老年人餐后血压下降,或造成损伤,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限制每次进食量,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可以减少各种不良因素的发生;2.食物内容应多样化,观察发现单纯进食碳水化合物,如米、面、甜食等易产生餐后低血压,而脂肪,蛋白质食物则较少引起;3.所进食物不宜过热,以温和偏凉为主;4.餐后如出现头晕等不适时,需尽快取平卧位;5.易发生餐后低血压的老年人每日应饮用足够量的水分,且不宜严格限制盐的摄入;6.糖尿病患者配合口服拜糖苹,有利于该病的预防。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扬州市医学会
备案:苏ICP备15031937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