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年度工作

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要点

2011-03-17

2010年工作总结

 

扬州市医学会在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科协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卫生改革发展大局,坚持学会宗旨,紧紧依靠专家、会员和学会专兼职干部,充分发挥学会人才荟萃优势,当好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纽带和桥梁,积极开拓进取,在学会组织制度建设、开展学术交流、继续医学教育、科普宣传、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出版学会期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为促进全市医学学科发展和科技人才成长,推动医学科技事业的进步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

一、加强规范管理,专业委员会建设步入良性轨道

加强规范管理,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是做好学会工作的重要保证。为调动专业委员会工作积极性,依据《扬州市医学会专业委员会管理办法》,制定了《扬州市医学会先进专业委员会评选办法》,并提交市医学会九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将正式实施。通过近几年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把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充实到各专业委员会并担任主要角色,顺利完成了新老交替,各学科充满朝气与活力。各专业委员会热心于学会工作,团结带领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和继续医学教育,民主办会气氛更加浓厚,构建了和谐的学术氛围。2010年完成了核医学、超声医学换届改选工作,新成立重症医学、医史、男科学三个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总数达42个。

二、积极开展学术活动,进一步活跃学术气氛

组织高质量、高品位的学术活动,开展学术交流,实施继续医学教育是学会的主业,根据年初制定的学术活动计划,市各专业委员会认真组织实施。全年共主办、承办、协办各类学术活动37次,参会人员达4570人次,邀请国内外、省内知名专家100余名来扬讲学。其中省级以上学术会议6次,国家、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7次,区域性会议9次,市级年会14次,各类专题讲座、研讨会13次。

随着扬州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区域优势不断彰显,医疗卫生技术取得长足的进步,吸引了国家、省级学术会议来扬召开。市医学会协办了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全省肾脏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年会、省抗癌协会肿瘤病理读片会、省行为医学学术年会、全省精神疾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等,配合苏北、市一院承办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7项,涉及血液学、消化病、胸心外科、重症医学、风湿病、神经病学等学科,跨地区联合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血液、重症医学、风湿病学、神经病学、烧伤整形、消化病、皮肤病、病理、围产医学等九个学科在扬举办了区域性学术活动,加强了区域之间的学术交流,会议质量显著提高。急诊医学、肾脏病学、感染病学、检验、神经外科、口腔医学等专业委员会召开了学术年会。儿科、心血管病、内分泌、骨科、神经病学、眼科等专业举办了专题学术研讨会。

三、承担社会职能,精心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

扬州市医学会自200291日起正式行使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赋予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职责,至2010年底,共接受委托478例,已完成鉴定360例,中止或终止鉴定97例。2010年共接受委托45例,受理37例,完成鉴定37例,鉴定为医疗事故9例,事故率24.3%8例因材料不全或患方治疗未终结暂缓鉴定。委托数、鉴定数较上一年度有较大幅度下降。其原因《侵权责任法》71日正式实施后,法院因医疗侵权委托做医疗损害鉴定工作尚未开始;医院管理年活动、医疗质量万里行等活动的开展起到实效,医疗纠纷呈下降态势。

《侵权责任法》的实施,该法是协调、处理医疗纠纷最高阶位的法律,对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江苏省高院、省卫生厅联合印发“关于医疗损害鉴定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医疗损害鉴定工作委托给当地医学会,一方面是对医学会过去承担医疗事故鉴定工作的充分认可,赋予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的职责,同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鉴定办组织部分鉴定专家和医鉴办工作人员参加省医鉴办举办的《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鉴定的培训,对原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进行调整和充实,拟于20113月组织全体专家培训,提高专家鉴定水平。

四、科普进社区,送医下基层

开展科普宣传和健康教育咨询是学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提高群众卫生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与愚昧、迷信、不卫生生活习惯作斗争的重要手段。2010年配合市科协、市社科联组织专家深入农村、走进社区开展广泛的科普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515日,扬州市第二十二届科普宣传周组织医务科技工作者在文昌广场参加义诊活动。821,组织医务科技工作者参加了市科协在康乐社区举行科普志愿者进社区活动。近20名科普志愿者现场开展健康保健、传染病防治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深受居民欢迎。917日,组织医务人员在来鹤台广场参加扬州市第七届社科普及宣传周创建文明城市,社科与您同行主题活动,并给广大市民进行咨询义诊。此类科普公益活动旨在发挥科普志愿者作用,为宣传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积极响应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做出积极贡献。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在扬州友好医院进行风湿病义诊。世界糖尿病日,为推动全市糖尿病防治工作,1115日内分泌专业委员会组织市内专家在仪征开展糖尿病义诊和咨询活动,糖尿病宣传教育、义诊活动已坚持了10多年,此项活动已成为一块品牌,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扬州健康网》作为学会办对社会宣传的平台,设置了名医名科介绍、健康科普知识宣教、网上咨询、医保法律法规等栏目,点击率不断上升。组建扬州市医学会诊中心,为广大临床专家提供新的交流平台,并接受患者的咨询。

五、《扬州医药卫生》杂志办出特色

由市医学会联合各卫生社团协办的《扬州医药卫生》杂志自改版以来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杂志从2005年改为双月刊后,不断创新办刊思路,改进办刊方式,提高办刊质量,拓宽办刊栏目,充分发挥杂志在传递信息、交流经验、推广科技成果和理论研究方面应有的作用,成为学会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阵地。2010年接待了浙江《温州医学》编辑部一行6人的考察学习,承办了“全国医学期刊协作网第19次会议”并继续被评为全国地方优秀医学期刊。利用封面扉页对全市6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作全面介绍,得到专家和读者的好评。

2010年已经过去,我们依然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一是学术活动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交流的形式有待创新;开展学术活动计划性不强;学术活动会前筹备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少数专业委员会内部存在不协调不团结的现象,学术活动人气不旺;医鉴工作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部分专家的鉴定水平有待提高;杂志的稿源依然偏少;学会的资源和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等。在今后工作中应不断地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努力加以完善。我们将紧紧围绕全市卫生工作中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当好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为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1年主要工作要点

 

2011年本会总体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发挥学会优势,挖掘学会潜能,认真履行章程规定的各项职能,并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与发展,不断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学术质量,繁荣学术交流,拓展服务领域,全心全意为广大会员服务。

一、加强规范管理,促进专业委员会建设

专业委员会是学会工作的主体,加强规范管理,支持专业委员会工作是学会的重要任务。依据《扬州市医学会专业委员会管理办法(试行),》制定实施《扬州市医学会先进专业委员会评选办法》,对任届期满的专业委员会按时换届,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主委有条件连任,逐步推行民主选举以及委员任期考核制度,建立专业委员会规范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加强会员队伍的管理,上半年对学会会员拟进行重新登记和发展工作。

二、繁荣医学学术事业,促进医学科技进步

(一)积极开展学术活动。把开展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培育创新人才、促进学科建设作为主要目标。2011年希望各专业委员会按照已制定的学术活动计划,抓紧实施。各位主委要进一步增强民主办会的意识,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集体作用,调动广大委员办会的积极性。学术活动定位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年会与专题活动相结合,学术活动形式要创新,讲求实效。鼓励青年医生、基层医生走上讲台,跨地区、跨学科联合办会。跨地区联合办会是我市的特色,要努力做大做强,打造精品会议。随着扬州城市知名度及接待能力的不断提高,积极引进国家、省级学术活动来扬召开。进一步加强学术会议规范化管理,努力提高办会质量,会前的筹备、会期的组织、会后的总结纳入考核内容。

(二)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市医学会将继续组织《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培训工作,今年拟进行10个专业“规范”“指南”的培训工作,配合苏北医院、市一院举办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班。希望有条件的专业委员会积极申办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举办学术活动、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时,要把最新出台的各类疾病防治指南、治疗规范充实到活动的内容中去,积极消化、吸收应用新技术,并做好推广工作。与市卫生局相关处室配合做好交办的培训任务。

(三)办好扬州市医学会诊中心。去年两会期间,农工党扬州市委提出建议,通过加快建立地方性医学会诊中心,为患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诊服务。市卫生局十分重视“关于组建扬州市医学会诊中心的建议”,认为成立我市医学会诊中心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可以充分发挥卫生资源整体优势,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是为民办实事的举措。并将此项工作交给市医学会承办,于20108月正式成立并挂牌,落实了会诊中心活动场所(市卫生局二楼会议室)。市医学会诊中心定位是:侧重于业内同行学术研讨、疑难复杂病例讨论、重大传染性疾病临床诊断、重大医疗纠纷的评估等,同时也接受来自患者咨询。希望各专业委员会尽快上报活动计划,由办公室做统一安排。

(四)组织江苏医学科技奖的推荐申报工作,江苏省医学会经省科技厅、省卫生厅批准设立江苏医学科技奖,每年评选一次;扬州市科协组织开展2008-2010年度扬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表彰工作也已经开始,希望各相关单位引起重视并给予支持。

(五)进一步做好医学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继续做好科普宣传周的健康咨询、送医下乡工作,利用各种宣传日组织多形式、多内容的系列科普活动。促进医学科普知识的广泛传播,加强与媒体的联合与合作,策划大型有影响的科普宣传活动,扩大科普活动的社会影响。为适应群众健康需求,普及大众医学知识,市医学会与扬州北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立《扬州健康网》网站,网址www.yzjkw.com欢迎大家登录,希望各位专家积极参与,共同建设,维护好《扬州健康网》。

(六)办好《扬州医药卫生》杂志。《扬州医药卫生》杂志创刊二十年,为适应形势,我们及时调整了办刊思路,现已成为由各卫生社团共同协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2007年初经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取得内部刊物的准印号。定期从学术交流的论文中挑选部分论文免费刊登。希望各位专家能共同关心杂志,积极组稿、投稿,促进交流,共同把我们的学会会刊办好。

三、认真做好行政部门委托的工作,服务卫生事业大局

(一)依法做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疗损害鉴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工作。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完善鉴定工作程序,严格规范工作纪律,提高鉴定质量和服务水平。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汇报、通报情况,加强与法院等司法部门的沟通,营造医鉴工作的良好环境;加强对入库专家以及鉴定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医鉴工作水平;深化医鉴工作内涵,为防范医疗事故、增进医患和谐、创建平安医院做贡献。

(二)认真完成市卫生局委托工作。随着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自律性、规范性、技术性、学术性的工作将会委托给学会、协会等中介组织,我们将着力提高学会接受委托的能力,高质量地做好政府部门委托的工作。

四、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能力

(一)加强学会制度建设。近年来,我们陆续出台了《扬州市医学会专业委员会管理办法(试行)》、《扬州市医学会学术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希望各专业委员会认真组织学习,严格按章办事。

(二)加强学会办事机构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办事机构制度建设和基础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为会员服务,为学术交流的现代化、国际化服务。要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目标,全面提高办事机构党员、干部和职工的素质和服务能力,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以上意见,请大家讨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扬州市医学会
备案:苏ICP备15031937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321号